一站式法律咨询平台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上海律师:法定合同违约金标准是怎样的?法定合同违约金怎么计算?

法定合同违约金标准是怎样的?法定合同违约金怎么计算?上海律师带大家了解一下。

上海律师.jpg

法定合同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太高或者太低,可以要求法院减少或者增加。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按照违约行为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造成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因此,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特征,并不预设非违约方遭受损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但违约金是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估,不能与守约方违约后的实际损失完全一致;因此,可以由法官酌情决定。法律除了对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还规定了预定违约金,以避免违约后计算损失和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够迅速确定自己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的,或者违约金过高超过损失的,应当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法定合同违约金怎么算?
 
  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179条规定了约定违约金,其具有以下特征:
 
  (1)违约金金额由双方预先确定;
 
  (2)违约金是违约后的一种补救措施;
 
  (3)违约金的支付与履约无关。换句话说,只要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违约金的支付不能代替合同的履行,当事人在支付违约金后也不能免除履行主债务的义务(《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1.适用于违约赔偿金的一般原则条款。
 
  (1)合同中对违约金有具体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违约金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没有约定处理。(2)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合同总价。(3)约定的违约金金额一般以合同未支付部分的总价为限。
 
  2.对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要注意不同时期的计算参考。
 
  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四次调整逾期罚息的计算标准,即依次调整为万分之五、万分之四、万分之三、万分之二点三。不考虑罚息期限的,按每天万分之五或万分之四计算,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逾期罚息计算标准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法院经研究认为,罚息计算方法的正确表述为:逾期罚息从一定日期起至支付之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逾期罚息计算标准计算。根据1999年2月1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滞纳金计算标准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8号)和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的《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滞纳金计算标准的批复〉的批复》(法释〔2000〕34号),如合同双方未约定滞纳金标准,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标准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收取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时,人民法院可以相应调整逾期支付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3.合同当事人明确约定适用地方性法规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执行。
 
  1993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设工程实行提前竣工奖励的暂行规定》的函(法经(1993)56号)批复:虽然《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工程应当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但没有具体标准,但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建设工程提前竣工奖励实施暂行规定》[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对提前(或延期)竣工一天的工程,按照工程预算造价计算奖励(罚款)金额。万分之二到四...奖惩比例应相等,但总额不得超过工程预算费用的百分之三。”]对逾期项目的责任做出了具体规定。本规定属于地方政府规章,与《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条例》不冲突。所以双方都是本省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4.约定违约金和罚金的,或者只约定罚金的,罚金只要不超过未履行部分的总额,就可以作为违约金处理。
 
  谁来证明2021合同违约金过高?
 
  违约方要求减少超额违约金时,应当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赋予违约方举证责任,证明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和因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
 
  同时,鉴于衡量违约金是否过高的最重要标准是违约造成的损失,守约方由于对违约造成损失的事实和相关证据有了更好的了解,因此举证能力较强,法院应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守约方。
 
  至于超额违约金的索赔方式,实践中有反诉和抗辩两种方式。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主张不应过于严格。当事人可以通过反诉或抗辩提出索赔。
上一篇:上海律师:合同违约如何起诉?合同违约如何处理?
下一篇:上海律师:如何认定合同造假?合同伪造签字怎么识别?
联系我们
地址 : 上海市普陀区普陀区曹杨路450号绿地和创大厦1609室和2206-2207室
关注我们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上海币游国际律师事务所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沪ICP备18019711号-5

在线留言